合肥长庚医院
首页>>月经不调

闭经现象的常见原因与诊断流程指南

点击咨询 一键通话
来源:合肥长庚医院 咨询医生:点击在线咨询

闭经并非独立疾病,而是多种原因导致的月经停止状态,根据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定义,分为原发性闭经(年龄≥14 岁,无第二性征发育;或年龄≥16 岁,有第二性征发育但无月经来潮)和继发性闭经(既往有正常月经,停经≥6 个月;或按自身规律停经≥3 个周期)。数据显示,继发性闭经发生率约为原发性闭经的 10 倍,且多数与内分泌紊乱或妇科疾病相关。本文将系统剖析闭经的常见原因,结合临床规范制定诊断流程,帮助患者与医护人员 明确病因,为针对性治疗奠定基础。

一、闭经的常见原因分类:从生理到病理的全面解析

闭经的病因复杂,涉及生殖系统、内分泌系统及全身健康状态,需按 “先排除生理性,再排查病理性” 的逻辑分类,具体可分为四大类:

(一)生理性闭经:正常生理阶段或特殊状态导致

生理性闭经无需医疗干预,多与年龄、妊娠、哺乳等自然生理过程相关,具体包括:
  1. 青春期前与绝经后
  1. 妊娠与哺乳期
  1. 特殊生理应激

(二)病理性闭经:内分泌紊乱与器质性病变

病理性闭经是临床重点关注类型,核心原因是 “内分泌失衡” 或 “生殖器官结构异常”,具体可分为以下两类:

1. 内分泌紊乱:HPO 轴异常或全身激素失衡

HPO 轴是调控月经的核心,任何环节异常都会导致闭经,同时甲状腺、肾上腺等内分泌器官异常也会间接影响月经:

2. 器质性病变:生殖器官结构异常

(三)药物性闭经:外源性激素或药物干扰

(四)全身性疾病:慢性消耗或代谢异常

二、闭经的诊断流程:从初步评估到明确病因

闭经诊断需遵循 “循序渐进、逐层排查” 的原则,先通过病史与基础检查区分生理性与病理性,再通过针对性检查明确具体病因,避免盲目检查或漏诊,具体流程分为以下五步:

(一)第一步:初步评估 —— 区分生理性与病理性

  1. 病史采集(核心环节)
  1. 基础检查(快速排除生理性原因)

(二)第二步:激素水平检测 —— 定位 HPO 轴异常环节

若排除生理性闭经,需通过激素检测明确内分泌异常部位,建议在月经周期第 2-4 天(若闭经则任意时间)抽血,核心检测项目包括:
  1. 核心激素组合(FSH、LH、E2、PRL)
激素水平模式
提示异常部位
可能病因
低 FSH、低 LH、低 E2
下丘脑 / 垂体
精神应激、体重异常、垂体梗死
高 FSH、低 LH、低 E2
卵巢
卵巢早衰、卵巢抵抗综合征
正常 FSH、高 LH、正常 E2
卵巢
多囊卵巢综合征(LH/FSH>2)
正常 FSH、正常 LH、正常 E2
子宫
宫腔粘连、子宫内膜结核
任意 FSH/LH、高 PRL(>25ng/ml)
垂体
高泌乳素血症、垂体泌乳素瘤
  1. 其他激素检测(针对性排查)

(三)第三步:针对性影像学检查 —— 明确器质性病变

根据激素检测结果,选择针对性影像学检查,进一步明确病因:
  1. 盆腔超声(必做)
  1. 头颅 MRI(针对垂体 / 下丘脑异常)
  1. 宫腔镜检查(针对子宫性闭经)
  1. 其他检查

(四)第四步:特殊检查 —— 疑难病例的补充诊断

  1. 孕激素试验(评估内膜对激素的反应)
  1. 雌激素试验(进一步评估内膜功能)
  1. 染色体检查(针对原发性闭经)

(五)第五步:多学科会诊(MDT)—— 复杂病例的综合判断

对于以下疑难病例,需妇科、内分泌科、影像科、病理科医生共同评估:

三、不同类型闭经的诊断要点与鉴别

临床中需重点区分易混淆的闭经类型,避免误诊,核心鉴别要点如下:

(一)卵巢早衰 vs 绝经后闭经

鉴别点
卵巢早衰(POF)
绝经后闭经
年龄
<40 岁
≥45 岁
起病方式
突然闭经(如月经规律者突然停止)
渐进性(先稀发,后闭经)
激素水平
FSH>40IU/L,E2<20pg/ml
FSH>40IU/L,E2<20pg/ml(激素水平相似)
伴随症状
突然出现潮热、盗汗(无围绝经期过渡)
先有围绝经期症状(如周期紊乱),再出现闭经
病因
自身免疫、化疗、遗传
卵巢自然衰退

(二)下丘脑性闭经 vs 垂体性闭经

鉴别点
下丘脑性闭经
垂体性闭经
激素水平
FSH、LH 均降低(轻度),PRL 正常
FSH、LH 显著降低,PRL 可能升高(如泌乳素瘤)
诱因
精神应激、体重骤降、过度运动
产后大出血、垂体瘤、药物(如抗精神病药)
伴随症状
体重变化、情绪异常,无乳头溢乳
乳头溢乳(高泌乳素血症)、乏力(垂体梗死)
影像学检查
头颅 MRI 无异常
可能发现垂体瘤或垂体萎缩

(三)宫腔粘连 vs 卵巢性闭经

鉴别点
宫腔粘连
卵巢性闭经
激素水平
FSH、LH、E2 均正常
FSH 升高、E2 降低
超声表现
内膜薄<5mm,内膜连续性中断
内膜薄<5mm,卵巢体积缩小、无卵泡
孕激素试验
阴性(无出血)
阳性(补充雌激素后出血)
典型症状
周期性腹痛(经血无法排出)
潮热、盗汗(雌激素缺乏症状)

四、诊断后的注意事项

  1. 避免过度检查:如已通过妊娠试验排除妊娠,无需反复检测 HCG;激素水平已明确异常部位,无需盲目增加无关检查(如肿瘤标志物);
  1. 及时干预:病理性闭经(如宫腔粘连、高泌乳素血症)需尽早治疗,避免延误(如宫腔粘连超过 6 个月,内膜修复难度增加);
  1. 长期随访:如卵巢早衰患者需长期监测骨密度(预防骨质疏松),高泌乳素血症患者需定期复查 PRL(调整药物剂量)。

五、总结

闭经的诊断核心是 “先定位(明确异常环节:下丘脑 / 垂体 / 卵巢 / 子宫),再定性(明确具体病因)”,需结合病史、激素检测、影像学检查综合判断。生理性闭经(如妊娠、绝经后)无需治疗,病理性闭经需针对病因干预(如宫腔粘连需手术分离,高泌乳素血症需服用溴隐亭)。
对于患者而言,出现闭经后需及时就医,尤其是:
通过规范诊断流程,多数闭经患者可明确病因,进而通过药物、手术或生活方式调整恢复月经(部分子宫性闭经或卵巢早衰患者可能无法恢复,但可通过激素治疗缓解症状),关键是 “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
在线咨询 在线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