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长庚医院
首页>>妇科疾病

卵巢巧克力囊肿的成因与处理方式解析

点击咨询 一键通话
来源:合肥长庚医院 咨询医生:点击在线咨询

一、卵巢巧克力囊肿的核心成因:子宫内膜 “异位种植” 的结果

卵巢巧克力囊肿本质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简称内异症)的最常见表现形式,并非普通的生理性或浆液性囊肿,其形成机制可概括为 “子宫内膜细胞异位生长→周期性出血→囊肿形成”,具体过程如下:

1. 核心机制:子宫内膜细胞的 “异常迁移”

正常情况下,子宫内膜仅存在于子宫腔内,随月经周期脱落出血(形成月经)。若子宫内膜细胞因某些原因 “脱落并迁移” 至卵巢表面或内部,会像宫腔内内膜一样,随激素变化周期性生长、脱落出血 —— 但这些血液无法像月经一样排出体外,只能在卵巢内积聚,逐渐形成含陈旧性血液(呈暗褐色、黏稠如巧克力酱)的囊肿,故得名 “巧克力囊肿”。
子宫内膜细胞主要通过 “经血逆流”(月经时经血经输卵管反流至盆腔)种植于卵巢;少数可通过淋巴、血液转移,或直接侵犯(如子宫手术时内膜细胞残留卵巢)。

2. 诱发因素:哪些人更容易患病?

二、卵巢巧克力囊肿的典型表现:“疼痛 + 生育影响” 为核心

与普通卵巢囊肿(多无症状)不同,巧克力囊肿因周期性出血刺激周围组织,常伴随明显症状,且症状会随囊肿增大逐渐加重:

1. 最典型症状:进行性加重的痛经

2. 其他常见症状

三、卵巢巧克力囊肿的诊断方法:结合症状与影像学

1. 初步诊断:症状 + 妇科检查

2. 确诊检查:影像学 + 肿瘤标志物

经阴道超声可清晰显示囊肿特征:① 形态:多为圆形或椭圆形,单侧多见,直径多为 3-8cm;② 内部回声:因含陈旧性血液,呈 “细密点状回声”(区别于普通囊性的 “无回声”);③ 包膜:边界清晰,但囊壁较厚,可能伴随盆腔粘连影像(如卵巢与子宫、肠管粘连);
若超声无法区分巧克力囊肿与卵巢恶性肿瘤(如囊实性病灶),需做 MRI—— 巧克力囊肿在 MRI 上呈 “T1 加权高信号、T2 加权低信号”(因含铁血黄素沉积),具有特异性;
多数患者 CA125 轻度升高(35-100U/ml,普通囊肿多正常),但 HE4、CA199 正常(区别于卵巢恶性肿瘤的 “多标志物升高”),可辅助诊断。

四、卵巢巧克力囊肿的分层处理方案:根据症状、大小、生育需求选择

巧克力囊肿的处理核心是 “缓解症状、保护生育功能、预防复发”,需根据患者年龄、囊肿大小、症状严重程度及生育需求制定方案,避免过度治疗或忽视风险。

1. 观察等待:适合无症状、小囊肿(直径 < 3cm)

囊肿直径 < 3cm,无明显痛经、不孕,且近期无生育计划的患者;

2. 药物治疗:适合轻中度症状、有生育需求或暂不手术者

药物无法根治囊肿,但可抑制囊肿生长、缓解症状,为生育创造条件:
短效口服避孕药(如屈螺酮炔雌醇片)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如亮丙瑞林)
孕激素类药物(如地屈孕酮)

3. 手术治疗:适合症状严重、大囊肿或药物无效者

手术是先进可能根治巧克力囊肿的方式,需根据生育需求选择术式:

4. 辅助生殖技术:针对合并不孕的患者

术后 1 年仍未自然受孕,或卵巢功能较差(如年龄 > 35 岁)的患者;
试管婴儿(体外受精 - 胚胎移植)—— 通过促排卵获取卵子,体外受精后将胚胎移植入宫腔,绕过盆腔粘连和排卵障碍问题,受孕率可达 40%-50%(高于自然受孕)。

五、卵巢巧克力囊肿的预防与复发管理

1. 预防措施:减少异位种植风险

2. 复发管理:长期监测 + 药物预防

六、常见误区澄清

  1. 误区 1:“巧克力囊肿是恶性肿瘤”
真相:巧克力囊肿是良性病变,不会转移,但会 “浸润生长”(如粘连周围组织),且复发率高,需像恶性肿瘤一样重视随访,但无需恐慌。
  1. 误区 2:“无症状的巧克力囊肿不用管”
真相:即使无症状,囊肿也可能逐渐增大,破坏卵巢组织,影响生育功能;直径 > 3cm 的无症状囊肿,仍需每 6 个月复查,避免延误治疗。
  1. 误区 3:“术后怀孕了就不会复发”
真相:孕期和哺乳期可抑制囊肿复发,但产后随着激素水平恢复,仍有复发可能,需在产后 1 年复查超声,继续监测。

总结:卵巢巧克力囊肿的处理核心逻辑

巧克力囊肿的处理需遵循 “分层管理、按需选择” 原则:
关键是尽早干预 —— 早期治疗不仅能 缓解痛经,更能保护卵巢功能和生育能力,避免因延误治疗导致不孕或囊肿破裂等严重后果。
在线咨询 在线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