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长庚医院
首页>>妇科炎症

常见子宫疾病类型解析

点击咨询 一键通话
来源:合肥长庚医院 咨询医生:点击在线咨询
子宫是女性生殖系统的核心器官,承担着孕育胚胎、产生月经的重要功能。受激素水平、感染、遗传、生活习惯等因素影响,子宫易发生多种疾病,若未及时干预,可能影响生育功能甚至危及健康。以下从子宫解剖结构(子宫体、子宫内膜、子宫颈、子宫韧带等)及功能异常出发,分类解析临床常见的子宫疾病类型,详细阐述每种疾病的病因、典型症状、诊断要点,为疾病的早期识别与防治提供参考。
一、子宫体疾病:以肌瘤、腺肌症为代表的器质性病变
子宫体由子宫肌层、子宫内膜构成,是子宫疾病的高发部位,常见疾病包括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症、子宫肉瘤等,其中以良性病变为主,恶性病变发病率较低但危害较大。
(一)子宫肌瘤:最常见的子宫良性肿瘤
子宫肌瘤是由子宫平滑肌组织增生形成的良性肿瘤,多见于 30-50 岁女性,发病率约 20%-40%,绝经后可逐渐萎缩,其发生与雌激素、孕激素水平密切相关。
1. 病因与分型
2. 典型症状
3. 诊断要点
(二)子宫腺肌症:子宫内膜 “侵入” 肌层引发的炎症性病变
子宫腺肌症是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侵入子宫肌层,在肌层内生长、周期性出血,导致子宫增大、痛经的疾病,多见于 30-50 岁有生育史的女性,常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并存。
1. 病因与病理
2. 典型症状
3. 诊断要点
(三)子宫肉瘤:罕见但恶性程度高的子宫肿瘤
子宫肉瘤是来源于子宫平滑肌、内膜间质或结缔组织的恶性肿瘤,发病率仅占子宫恶性肿瘤的 3%-5%,多见于 50 岁以上女性,恶性程度高、预后差,易早期转移(如肺转移、腹腔转移)。
1. 病因与分型
2. 典型症状
3. 诊断要点
二、子宫内膜疾病:以炎症、增生、癌变为核心的内膜异常
子宫内膜是覆盖子宫腔的黏膜组织,受激素调控发生周期性脱落(形成月经),其疾病多与激素失衡、感染、异常增生相关,常见类型包括子宫内膜炎、子宫内膜增生症、子宫内膜癌等。
(一)子宫内膜炎:子宫内膜的感染性炎症
子宫内膜炎是病原体侵入子宫内膜引发的炎症,分为急性与慢性,急性若未治疗可转为慢性,长期可能导致宫腔粘连、不孕。
1. 病因与分型
2. 典型症状
3. 诊断要点
(二)子宫内膜增生症:激素失衡导致的内膜过度生长
子宫内膜增生症是由于雌激素长期刺激、孕激素缺乏,导致子宫内膜过度增生的良性病变,多见于青春期、围绝经期女性,或多囊卵巢综合征、肥胖、长期服用雌激素类药物的患者,部分类型(如不典型增生)有癌变风险(10%-30%)。
1. 病因与分型
2. 典型症状
3. 诊断要点
(三)子宫内膜癌:多见于绝经后女性的恶性肿瘤
子宫内膜癌是发生于子宫内膜腺体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居妇科恶性肿瘤第二位(仅次于宫颈癌),多见于 50 岁以上绝经后女性,平均发病年龄 60 岁,早期症状明显,及时治疗预后较好(5 年生存率 Ⅰ 期约 80%-90%)。
1. 病因与分型
2. 典型症状
3. 诊断要点
三、子宫颈疾病:与感染、HPV 相关的宫颈病变
子宫颈是子宫下端的狭窄部分,连接子宫与阴道,常见疾病包括宫颈炎(前文已详细阐述)、宫颈息肉、宫颈癌前病变、宫颈癌,其中宫颈癌与高危型 HPV 持续感染密切相关,是可通过筛查预防的恶性肿瘤。
(一)宫颈息肉:宫颈黏膜增生形成的良性突起
宫颈息肉是宫颈管黏膜局部增生,向宫颈外口突出形成的良性赘生物,多见于 30-50 岁女性,发病率约 2%-5%,极少恶变(恶变率<1%),但易导致出血、感染。
1. 病因与病理
2. 典型症状
3. 诊断要点
(二)宫颈癌前病变:HPV 感染引发的宫颈上皮异常
宫颈癌前病变又称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是指宫颈上皮细胞发生异型性改变(但未突破基底膜),是宫颈癌的 “前期阶段”,多由高危型 HPV(如 16、18 型)持续感染引起,多见于 25-35 岁女性,若不干预,约 10%-15% 的高级别病变会在 5-10 年内发展为宫颈癌。
1. 病因与分型
2. 典型症状
3. 诊断要点
(三)宫颈癌:全球女性第四大恶性肿瘤
宫颈癌是发生于宫颈上皮的恶性肿瘤,2020 年全球新发病例约 60 万,死亡病例约 34 万,我国发病率约 11.3/10 万,高发年龄为 50-55 岁,其发生与高危型 HPV 持续感染(尤其是 16、1

在线咨询 在线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