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长庚医院
首页>>月经不调

月经不调的常见病因与分类解析

点击咨询 一键通话
来源:合肥长庚医院 咨询医生:点击在线咨询
月经不调是妇科临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并非独立疾病,而是指月经周期、经期长度、经量出现异常,或伴随痛经、异常出血等症状的统称。正常月经周期为 21-35 天,经期持续 3-7 天,经量 20-60ml,超出此范围即属于月经不调。其病因复杂,既与生理机制紊乱相关,也受生活方式、环境因素影响,临床需结合分类精准判断,才能针对性干预。

一、月经不调的核心分类:按病理机制划分

临床通常根据病因来源,将月经不调分为 “功能性” 与 “器质性” 两大类,二者在发病群体、治疗方向上差异显著。

(一)功能性月经不调:内分泌与调节机制紊乱

此类占月经不调的 70% 左右,多因下丘脑 - 垂体 - 卵巢轴(HPO 轴)功能异常所致,常见于青春期、育龄期女性及围绝经期女性,无生殖器官器质性病变。

  1. 青春期月经不调:青春期女孩(12-18 岁)HPO 轴尚未完全成熟,卵泡发育不稳定,无法规律排卵,易出现 “无排卵性功血”。表现为月经周期紊乱(如 2 个月来 1 次或 1 个月来 2 次)、经量时多时少,部分女孩初潮后 1-2 年仍无规律,多随年龄增长逐渐 。
  2. 育龄期功能性异常:育龄女性(18-45 岁)若长期压力大、熬夜、过度节食,会抑制下丘脑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导致卵泡发育受阻。常见类型包括:


  1. 围绝经期月经不调:45 岁以上女性卵巢功能衰退,卵泡数量减少、质量下降,排卵逐渐不规律直至停止,表现为周期逐渐延长(如从 30 天延长至 45 天、60 天)、经量逐渐减少,最终过渡至闭经,此过程通常持续 1-5 年。

(二)器质性月经不调:生殖器官病变或全身性疾病

此类由明确的器官病变或全身疾病引发,需通过检查(如 B 超、激素检测、内镜)明确病因,若不及时干预可能加重病情,甚至影响生育或健康。

  1. 子宫相关病变


  1. 卵巢与盆腔病变


  1. 全身性疾病

二、总结

月经不调的病因涵盖 “功能性” 与 “器质性”,前者与 HPO 轴功能、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后者由生殖器官病变或全身性疾病引发。临床判断需结合患者年龄(如青春期多为功能性、围绝经期需警惕器质性)、症状(经量 / 周期 / 伴随症状)及检查(B 超、激素六项、甲状腺功能),避免 “单一归因”。例如,育龄期女性月经稀发,需同时排查多囊卵巢综合征(功能性)与卵巢囊肿(器质性);青春期女孩经量过多,需排除凝血功能异常(全身性疾病)而非仅考虑 HPO 轴未成熟。明确分类与病因,是制定 治疗方案(如调节生活方式、药物干预、手术治疗)的前提,也能帮助女性更早发现潜在疾病,降低健康风险。
在线咨询 在线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