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长庚医院
首页>>妇科疾病

经期护理误区 避开这些保健康

点击咨询 一键通话
来源:合肥长庚医院 咨询医生:点击在线咨询
经期是女性生殖系统较为脆弱的阶段,科学护理能减少不适与疾病风险,但生活中不少女性因认知偏差,陷入经期护理误区,反而加重身体负担,甚至诱发妇科炎症、月经紊乱等问题。了解这些常见误区,掌握正确护理方法,才能更好地守护经期健康。
一、清洁护理误区:过度清洁或清洁不当,反而伤健康
清洁是经期护理的基础,但不当清洁会破坏生殖系统的天然保护屏障,增加感染风险,常见误区有以下两类:
误区 1:经期每天用洗液冲洗阴道,“越洗越干净”
部分女性认为经期经血残留易滋生细菌,会每天用妇科洗液(如药用洗液、碱性洗液)冲洗阴道内部,试图 “深度清洁”。但实际上,阴道内存在正常的菌群平衡(以乳酸杆菌为主,维持酸性环境,抑制有害菌生长),经期过度使用洗液冲洗阴道,会破坏菌群平衡与酸性环境,降低阴道自净能力,反而让有害菌(如霉菌、细菌)更容易滋生,诱发细菌性阴道炎、霉菌性阴道炎,表现为白带增多、瘙痒、异味,严重时还可能上行感染引发盆腔炎,间接影响月经(如导致经期延长、腹痛加重)。
正确做法:经期清洁以 “外阴清洁” 为主,每天用流动的温水清洗外阴 1-2 次(无需冲洗阴道内部),清洗时从尿道向肛门方向擦拭,避免将肛门附近的细菌带到阴道口;选择温和的无皂清洁产品(如无香精、无刺激性的沐浴露),或仅用温水即可;清洗后用干净的毛巾轻轻擦干,保持外阴干燥。
误区 2:卫生巾长时间不更换,“没湿透就不用换”
很多女性为图方便,会等到卫生巾完全湿透才更换,甚至夜间使用夜用卫生巾后,清晨才更换。但经期经血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是细菌滋生的 “温床”,卫生巾使用时间过长(超过 4-8 小时,日用建议 2-3 小时更换一次,夜用不超过 8 小时),会导致外阴长时间处于潮湿、闷热环境中,细菌大量繁殖,引发外阴炎(表现为外阴红肿、瘙痒、疼痛),若细菌侵入阴道或宫颈,还可能诱发妇科炎症,影响月经健康。
正确做法:根据经量调整更换频率,经量多时 1-2 小时更换一次,经量少时 3-4 小时更换一次;夜间选择吸收量较大的夜用卫生巾,并尽量在夜间醒来时更换一次(如睡前更换,凌晨 3-4 点再更换一次);更换卫生巾前务必洗手,避免手部细菌污染卫生巾。
二、饮食护理误区:盲目 “进补” 或 “忌口”,加重身体不适
经期饮食对缓解不适至关重要,但不少女性存在 “过度进补” 或 “极端忌口” 的误区,反而导致腹胀、痛经加重等问题:
误区 1:经期大量吃红枣、桂圆等 “补血食物”,越多越好
红枣、桂圆、红糖等食物被认为有 “补血” 功效,很多女性经期会大量食用,如每天吃一把红枣、喝好几杯红糖桂圆水。但这类食物多偏温热,过量食用(尤其是体质偏热、易上火的女性)会导致体内热气积聚,引发口干舌燥、便秘、口腔溃疡等症状,还可能刺激子宫收缩,加重痛经;此外,红糖、桂圆含糖量较高,过量摄入会导致血糖骤升骤降,加重情绪波动(如易怒、烦躁),还可能因热量过剩导致体重增加。
正确做法:经期 “补血” 需适量,体质偏寒、有痛经的女性,可每天吃 3-5 颗红枣或喝一杯红糖姜茶(红糖用量不超过 10 克),温暖子宫、缓解不适;体质偏热、易上火的女性,经期可选择性平的补血食物(如瘦肉、菠菜、动物肝脏),避免过量食用温热食物;血糖偏高的女性,应减少红糖、桂圆的摄入,避免血糖波动。
误区 2:经期完全不吃 “生冷食物”,连水果都不敢碰
很多女性认为经期吃生冷食物会导致 “宫寒”,加重痛经、导致经血排出不畅,因此经期完全不碰生冷食物,甚至连常温水果(如苹果、香蕉)都不敢吃。但经期过度忌口会导致维生素、膳食纤维摄入不足,引发便秘(经期盆腔充血,本身就易出现便秘,膳食纤维不足会加重症状),还可能因营养不均衡影响身体恢复;且并非所有生冷食物都会影响经期健康,体质较好、无明显痛经的女性,经期适量吃常温水果(如蓝莓、樱桃、葡萄),能补充维生素 C、钾等营养素,缓解经期疲劳。
正确做法:经期避免吃 “冰镇食物”(如冰饮、冰淇淋、冰镇水果),这类食物会刺激子宫血管收缩,导致经血排出不畅、痛经加重;常温水果(如苹果、梨、橙子)可适量食用,每天 200-300 克,选择易消化、不刺激的种类;若体质偏寒、痛经明显,可将水果温热后食用(如蒸苹果、煮梨水),减少对身体的刺激。
三、运动与保暖误区:完全不运动或过度保暖,适得其反
经期运动与保暖需适度,极端做法会影响血液循环与身体舒适度:
误区 1:经期 “要静养”,完全不运动
部分女性认为经期运动可能导致经量增多、腹痛加重,因此经期完全卧床休息,不进行任何运动。但经期长时间久坐或卧床,会导致盆腔血液循环减慢,经血排出不畅,反而加重腹胀、腰酸、痛经等症状;还可能因活动量减少导致胃肠蠕动减慢,引发便秘。
正确做法:经期可进行适度的低强度运动,如散步(每天 30 分钟,时速 5 公里左右)、轻柔的瑜伽(如猫牛式、婴儿式,侧重拉伸盆腔肌肉,促进经血排出)、太极(缓慢的动作有助于放松身心);避免高强度运动(如快跑、HIIT、游泳)、腹部受力较大的运动(如仰卧起坐、平板支撑),以免加重腹部不适或导致经量增多;若经期腹痛明显,可减少运动强度,改为卧床休息时适当翻身、活动腿部,促进血液循环。
误区 2:经期 “越暖越好”,裹得严严实实不透气
为避免 “宫寒”,很多女性经期会穿厚重的衣物,甚至在腹部、腰部裹上多层保暖用品(如暖宝宝、收腹带),导致身体闷热不透气。但过度保暖会使身体出汗增多,外阴长时间处于潮湿环境中,增加细菌滋生风险,诱发外阴炎;此外,腹部包裹过紧(如使用过紧的收腹带)会压迫子宫,影响盆腔血液循环,导致经血排出不畅,加重痛经。
正确做法:经期保暖以 “腹部、腰部、脚部” 为主,选择宽松、透气的衣物(如棉质卫衣、宽松长裤),避免穿紧身衣、化纤材质的衣物;腹部可贴一片暖宫贴(选择正规品牌,避免直接接触皮肤,防止烫伤),或穿带绒的护腰,保持腹部温暖即可;脚部注意保暖,穿袜子、避免穿凉鞋,减少寒气入侵;室内温度适宜时(如 22-25℃),无需过度包裹,保持身体透气舒适。
四、用药与生活习惯误区:盲目用药或忽视细节,埋下健康隐患
误区 1:经期腹痛难忍,自行长期服用止痛药
很多女性经期腹痛时,会自行购买止痛药(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服用,甚至长期依赖止痛药缓解不适。偶尔一次经期服用止痛药(遵说明书剂量)可缓解疼痛,但长期自行服用(如连续 3 个周期以上),会掩盖潜在的妇科疾病(如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症,这些疾病的典型症状就是经期腹痛,长期服用止痛药会延误诊断与治疗);还可能导致药物副作用,如胃肠道不适(恶心、胃痛)、肝肾功能损伤(长期过量服用)。
正确做法:若经期腹痛偶尔出现,可在医生或药师指导下短期服用止痛药(如经期腹痛时服用 1-2 次,每次剂量按说明书);若连续 3 个周期以上出现明显腹痛,或腹痛逐渐加重,需及时就医,排查是否存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症等疾病,针对性治疗;可通过热敷、喝温姜茶等物理方式缓解轻微腹痛,减少对止痛药的依赖。
误区 2:经期 “不能洗头”,担心洗头后头痛、月经紊乱
传统观念认为经期洗头会导致 “寒气入侵”,引发头痛、月经紊乱,因此很多女性经期坚持不洗头。但经期不洗头会导致头皮油脂分泌过多、细菌滋生,引发头皮瘙痒、头皮屑增多,甚至毛囊炎;且经期洗头本身并不会直接导致头痛或月经紊乱,头痛多因洗头后未及时吹干头发,头部受凉所致。
正确做法:经期可正常洗头,洗头时使用温水(38-40℃,避免过冷或过热),洗头时间控制在 15-20 分钟内,避免长时间低头(减少腰部不适);洗头后及时用吹风机吹干头发(先用低温档吹干头皮,再用高温档吹干发丝),避免湿发外出或睡觉;若经期体质较弱、容易头痛,可选择在经期中期(经量减少、身体不适感较轻时)洗头,减少身体负担。
总之,经期护理的核心是 “适度、科学”,避开上述误区,结合自身身体状况调整护理方式,才能减少经期不适,守护生殖健康。若经期出现明显异常(如经量过多、腹痛剧烈、发热),需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

在线咨询 在线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