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长庚医院
首页>>妇科疾病

卵巢肿瘤筛查关键 这些信号别忽视

点击咨询 一键通话
来源:合肥长庚医院 咨询医生:点击在线咨询
卵巢肿瘤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肿瘤,既有良性(如卵巢囊肿),也有恶性(如卵巢癌)。由于卵巢位于盆腔深处,早期病变通常无明显特异性症状,被称为 “沉默的杀手”,约 70% 的卵巢癌患者确诊时已处于晚期,5 年生存率不足 30%。但通过掌握筛查关键要点、警惕身体异常信号,可实现早期发现与干预,大幅提升治疗效果。以下从 “预警信号”“筛查核心”“注意事项” 三方面,详解卵巢肿瘤筛查的关键信息。
一、警惕!这些身体信号可能是卵巢肿瘤的 “早期提示”
卵巢肿瘤早期症状虽隐匿,但身体仍会释放一些细微信号,若出现以下情况,需及时就医排查:
(一)腹部异常:最易被忽视的 “典型信号”
  1. 不明原因的腹胀
持续且无诱因的腹胀(如每天感觉腹部 “胀气”“发紧”,按压时无明显疼痛,但腹胀感反复出现),是卵巢肿瘤的常见早期症状。这是因为肿瘤增大时会压迫周围肠道、膀胱,或引发腹腔积液,导致腹腔内压力升高,进而出现腹胀。需注意与 “消化不良” 区分:消化不良多伴随反酸、嗳气、排便异常,且腹胀可通过饮食调整缓解;而卵巢肿瘤引发的腹胀通常持续超过 2 周,且逐渐加重,与饮食无关。
  1. 腹部肿块或腰围异常
若在洗澡或穿衣时,偶然发现下腹部有质地较硬的 “肿块”(如按压下腹部右侧或左侧,能摸到直径大于 5 厘米的包块,质地偏硬、活动度差),或腰围突然增大(如原本合身的裤子变紧,1-2 个月内腰围增加 3-5 厘米),需警惕卵巢肿瘤。良性囊肿(如滤泡囊肿)多为囊性、活动度好,而恶性肿瘤多为实性或囊实性、活动度差,且生长速度较快(良性囊肿通常直径不超过 5 厘米,恶性肿瘤可能在 1-2 个月内从 3 厘米长至 8 厘米以上)。
  1. 腹痛或腹部不适
卵巢肿瘤引发的腹痛多为 “隐痛” 或 “坠胀感”,常见于肿瘤扭转(如剧烈运动、突然改变体位后,肿瘤蒂部扭转,引发突发剧烈腹痛,伴随恶心、呕吐)或破裂(肿瘤破裂后,内容物刺激腹膜,导致持续性腹痛)。若出现突发下腹部剧烈疼痛,需立即就医,排除肿瘤扭转或破裂的紧急情况;若为持续性隐痛,且逐渐加重,也需及时排查,避免延误治疗。
(二)泌尿系统与消化系统异常:易被误诊的 “伴随信号”
  1. 尿频、尿急或排尿困难
卵巢肿瘤增大时会压迫膀胱,导致膀胱容量减少,出现尿频(如白天排尿次数超过 8 次,夜间超过 2 次)、尿急(突然有强烈尿意,无法憋尿),或排尿困难(如排尿时尿流细弱、尿不尽)。这类症状易被误诊为 “尿路感染” 或 “膀胱炎”,但抗生素治疗后无明显 ,需通过妇科检查进一步排查卵巢问题。
  1. 食欲下降、体重异常
恶性卵巢肿瘤可能分泌异常激素,或引发腹腔积液,影响胃肠道功能,导致食欲下降(如原本每餐吃一碗饭,现在仅能吃半碗,且持续 1 个月以上)、恶心、乏力,进而出现体重下降(如 1-2 个月内体重减少 5 公斤以上,且无刻意节食或运动)。良性肿瘤若体积过大,也可能压迫胃肠道,导致食欲不佳,但通常不会引发快速体重下降,需通过检查区分良恶性。
(三)月经与生殖系统异常:需结合年龄判断的 “信号”
  1. 月经周期紊乱或异常出血
对于育龄期女性,若原本规律的月经突然变得不规律(如周期从 28 天变为 35 天以上,或提前超过 7 天),或出现非经期出血(如两次月经中间少量出血,或绝经后突然出血),需警惕卵巢功能性肿瘤(如颗粒细胞瘤、卵泡膜细胞瘤)。这类肿瘤会分泌雌激素,刺激子宫内膜增生,进而导致月经紊乱或异常出血;而恶性卵巢上皮癌虽较少直接影响月经,但晚期若侵犯子宫内膜,也可能引发出血。
  1. 性交疼痛或不适
卵巢肿瘤增大时,会使盆腔内组织充血、粘连,性生活时盆腔受到刺激或压迫,可能出现性交疼痛(如深部性交时感到下腹部刺痛、胀痛),或性生活后腹胀、腰酸加重。若这种不适持续出现,且排除阴道炎、宫颈炎等妇科炎症,需进一步检查卵巢情况。
二、卵巢肿瘤筛查核心:项目选择与频率建议
卵巢肿瘤筛查需结合 “高危因素” 与 “年龄”,选择合适的项目,避免盲目筛查或遗漏风险:
(一)核心筛查项目:两类检查结合,提升 性
  1. 妇科超声检查:初步排查 “肿瘤存在与否”
超声是卵巢肿瘤筛查的基础项目,分为经阴道超声(适合有性生活女性)和经腹部超声(适合无性生活或腹部脂肪较厚女性),能清晰显示卵巢大小、形态、肿瘤的性质(囊性、实性、囊实性)、大小、边界及血流情况。
建议每年进行 1 次妇科超声检查,尤其是有卵巢肿瘤家族史的女性。
  1. 肿瘤标志物检测:辅助判断 “良恶性风险”
常用的卵巢肿瘤相关标志物包括 CA125 和 HE4,两者联合检测能提高筛查 性:
普通女性可每年结合超声检查,同步检测 CA125 和 HE4;高危人群(如 BRCA 基因突变携带者)建议每 6 个月检测一次,以便及时发现异常。
  1. BRCA 基因检测:高危人群的 “必要筛查”
BRCA1/2 基因突变是卵巢癌的重要遗传风险因素,携带该突变的女性,终生患卵巢癌的风险可达 20%-40%(普通女性约 1.3%)。若符合以下情况,需进行 BRCA 基因检测:
若检测结果为阳性,需在医生指导下缩短筛查间隔(如每 6 个月做一次超声 + 肿瘤标志物检测),或在合适年龄(如 40-45 岁)考虑预防性手术(如卵巢切除术,需结合生育需求综合判断)。
(二)筛查频率与人群划分:个性化制定方案
  1. 普通风险人群(无家族史、无基因突变、无既往病史)
  1. 高危风险人群(符合 BRCA 基因检测指征、有家族史、既往卵巢肿瘤病史)
三、卵巢肿瘤筛查注意事项:避开误区,科学应对
  1. “无症状” 不代表 “无肿瘤”,不可忽视筛查
卵巢肿瘤早期症状隐匿,尤其是恶性肿瘤,多数患者在早期无任何不适,因此不能因 “身体没感觉” 就跳过筛查。建议即使无任何症状,也需按年龄段和风险等级定期筛查,尤其是 40 岁以上女性和高危人群。
  1. 区分 “良性囊肿” 与 “恶性肿瘤”,避免过度焦虑
体检中发现的卵巢 “囊肿” 多为良性(如滤泡囊肿、黄体囊肿),通常直径小于 5 厘米,且会在 1-2 个月经周期后自行消失,无需特殊治疗,只需定期复查即可。若囊肿直径大于 5 厘米、持续存在超过 3 个月,或为囊实性、实性,才需进一步检查(如 MRI、CT)或手术治疗,避免因 “查出囊肿” 就盲目恐慌。
  1. 选择 “正规机构” 筛查,结果 
卵巢超声检查对设备和医生经验要求较高,建议到公立医院妇科、妇幼保健院或有资质的体检机构进行筛查,避免选择设备落后、医生经验不足的机构,导致漏诊或误诊。筛查后需妥善保存报告,便于后续复查时对比肿瘤大小、形态变化。
  1. “筛查异常” 需及时就医,避免延误治疗
若筛查发现卵巢肿瘤(如超声提示实性肿瘤、囊实性肿瘤,或肿瘤标志物明显升高),需在 1 周内到妇科专科就诊,进一步通过 MRI、CT 或病理检查(如穿刺活检)明确肿瘤性质。良性肿瘤若体积较大,可通过手术切除(如腹腔镜手术)治疗;恶性肿瘤若能早期发现,通过手术 + 化疗 + 靶向治疗,5 年生存率可提升至 70% 以上。
总之,卵巢肿瘤筛查的核心在于 “早发现、早干预”—— 既要定期进行超声、肿瘤标志物等检查,也要警惕身体发出的腹胀、腹部肿块、月经异常等信号。通过科学筛查与信号预警相结合,才能 降低卵巢肿瘤风险,守护女性生殖健康。

在线咨询 在线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