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经后女性卵巢功能衰退,月经停止,但生殖系统健康风险并未随之消失 —— 子宫内膜癌、卵巢癌、宫颈癌等妇科肿瘤的发病风险反而可能升高(如子宫内膜癌在绝经后女性中的发病率是育龄期的 3-5 倍),且乳腺组织因激素变化,乳腺癌筛查也需持续关注。很多绝经后女性误以为 “月经停了就不用做妇科筛查”,导致错过早期病变干预时机。明确绝经后必做的筛查项目,按规律检查,是守护晚年生殖健康的关键。以下从四类核心疾病出发,详解绝经后妇科筛查 “不能少” 的项目。
一、宫颈癌筛查:需结合既往筛查史,必要时持续进行
宫颈癌在绝经后女性中虽发病率略低于育龄期,但未做过规范筛查或有高危因素(如 HPV 持续感染、宫颈病变史)的人群,仍需重点关注。绝经后宫颈癌筛查的核心是 “明确是否需继续筛查” 与 “选择合适项目”,以下两类项目不能少:
(一)基础项目:TCT 检查(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
-
检查意义:绝经后女性宫颈黏膜变薄,HPV 感染后自行清除能力下降,若存在持续感染,可能逐渐发展为宫颈上皮内病变甚至宫颈癌。TCT 检查通过采集宫颈表面脱落细胞,观察细胞形态是否异常,能早期发现癌前病变或早期宫颈癌,是绝经后宫颈癌筛查的 “基础项目”。
-
若绝经前 10 年内连续 3 次 TCT 结果正常,或连续 2 次 “HPV+TCT 联合筛查” 正常,且无宫颈癌前病变史(如 CIN2+),绝经后可停止筛查;
-
若绝经前筛查不规律(如仅做过 1 次筛查、结果异常未随访),或有宫颈癌前病变史、HPV 持续感染史,绝经后需继续筛查:前 3 年每 1-2 年做 1 次 TCT,若结果均正常,可延长至每 3 年 1 次,直至 65 岁(若 65 岁后仍有高危因素,需遵医嘱继续);
-
若绝经后出现阴道异常出血(如点滴出血、血性分泌物),无论此前筛查结果如何,均需立即做 TCT 检查,排除宫颈病变。
-
注意事项:绝经后宫颈萎缩,TCT 取样时可能出现细胞数量不足,若首次检查结果提示 “标本不满意”,需 1-2 个月后复查;检查前 24 小时避免阴道冲洗、用药及性生活,避开阴道异常出血期,结果 。
(二)补充项目:HPV 检测(必要时联合进行)
-
检查意义:HPV 感染是宫颈癌的先进病因,绝经后女性若 HPV 高危型(如 16、18 型)持续阳性,发展为宫颈癌的风险显著升高。TCT 结果异常(如 ASC-US)或有宫颈病变史的绝经后女性,需联合 HPV 检测,明确是否存在高危型 HPV 感染,判断病变风险。
-
TCT 结果提示 “意义不明的非典型鳞状细胞(ASC-US)” 或 “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 时,需加做 HPV 检测:若 HPV 阳性,需进一步做阴道镜检查;若 HPV 阴性,6-12 个月后复查 TCT;
-
有宫颈癌前病变史(如 CIN2+)的绝经后女性,随访期间需每 1-2 年做 1 次 “TCT+HPV 联合筛查”,持续至少 20 年,即使超过 65 岁也不能停止。
-
注意事项:绝经后女性 HPV 检测假阴性率略高于育龄期(因宫颈细胞量少),若 HPV 阴性但 TCT 结果持续异常,需通过阴道镜检查进一步确认,避免漏诊。
二、子宫内膜癌筛查:超声 + 内膜取样,重点排查异常出血
子宫内膜癌是绝经后女性最需警惕的妇科肿瘤之一,早期典型症状为 “绝经后阴道异常出血”(如绝经 1 年后突然出现点滴出血),但部分早期患者无明显症状,需通过筛查发现。以下两类项目是绝经后子宫内膜癌筛查的 “必选项”:
(一)核心项目:妇科超声检查(经阴道优先)
-
检查意义:绝经后女性子宫内膜正常厚度应<5 毫米,若内膜增厚(>5 毫米)或形态异常(如内膜不均匀、有息肉样回声),可能提示子宫内膜增生(癌前病变)或子宫内膜癌。妇科超声通过测量子宫内膜厚度、观察内膜形态,能初步判断是否存在异常,是绝经后子宫内膜癌筛查的 “可选项目”, 且便捷。
-
所有绝经后女性,尤其是有高危因素(如肥胖、糖尿病、高血压、不孕、长期服用雌激素保健品)的人群,每年需做 1 次妇科超声检查;
-
若出现绝经后阴道异常出血,无论距离上次超声检查多久,均需立即复查,重点关注内膜厚度变化(如出血时内膜厚度>4 毫米就需警惕)。
-
注意事项:绝经后女性多无性生活顾虑,优先选择经阴道超声(无需憋尿,图像更清晰);若因阴道萎缩无法进行经阴道超声,可选择经腹部超声(需提前憋尿),但分辨率略低,需告知医生有绝经后出血或高危因素,重点观察内膜细节。
(二)确诊项目:子宫内膜取样(必要时进行)
-
检查意义:超声提示内膜增厚或异常时,需通过子宫内膜取样(如诊刮、宫腔镜下活检)获取内膜组织,进行病理检查,这是诊断子宫内膜癌的 “金标准”。绝经后女性内膜增厚中,约 10%-15% 可能为子宫内膜癌或癌前病变,仅靠超声无法确诊,必须通过病理检查明确性质。
-
超声提示子宫内膜厚度>5 毫米,或内膜不均匀、有异常回声;
-
出现绝经后阴道异常出血,无论内膜厚度如何(即使<5 毫米,也需排除内膜癌可能);
-
有子宫内膜癌家族史(如一级亲属患内膜癌)或 Lynch 综合征(遗传性结直肠癌综合征,伴内膜癌高风险)的绝经后女性,即使超声正常,也建议每 2-3 年做 1 次内膜取样。
-
注意事项:子宫内膜取样为微创检查,术后可能有少量阴道出血,需避免性生活和盆浴 1 周;若存在阴道炎症(如萎缩性阴道炎),需先治疗炎症再取样,避免感染扩散。
三、卵巢癌筛查:超声 + 肿瘤标志物,警惕 “沉默杀手”
卵巢癌因位置深、早期无症状,被称为 “沉默的杀手”,绝经后女性发病率升高(约 12/10 万),且确诊时多为晚期,5 年生存率低。以下两类项目是绝经后卵巢癌筛查的 “关键组合”,缺一不可:
(一)基础项目:妇科超声检查(与子宫内膜癌筛查同步进行)
-
检查意义:超声能观察卵巢大小、形态,判断是否存在肿块(如囊肿、实性肿瘤),并初步评估肿块性质 —— 良性肿块多为囊性、边界清晰、无血流信号(如滤泡囊肿),恶性肿块多为囊实性或实性、边界模糊、血流信号丰富(如卵巢上皮癌)。绝经后女性卵巢应逐渐萎缩,若超声发现卵巢增大或肿块,需高度警惕。
-
普通绝经后女性,每年做 1 次妇科超声检查(与子宫内膜癌筛查同步,无需额外单独检查);
-
高危人群(如 BRCA1/2 基因突变携带者、一级亲属患卵巢癌、30 岁前有胸部放疗史),需每 6 个月做 1 次超声检查,且需选择有经验的超声科医生,采用 “经阴道 + 经腹部” 联合扫查,提高肿块检出率。
-
注意事项:绝经后卵巢肿块直径>5 厘米、持续存在超过 3 个月,或为囊实性、实性,即使无不适,也需进一步检查(如 MRI、CT),排除恶性可能。
(二)补充项目:肿瘤标志物检测(CA125+HE4 联合)
-
检查意义:CA125 是卵巢癌常用的肿瘤标志物,约 80% 的卵巢上皮癌患者 CA125 会升高,但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等良性疾病也可能导致其升高,特异性较低;HE4(人附睾蛋白 4)在卵巢癌患者中升高更特异,与 CA125 联合检测,可将卵巢癌诊断 率提升至 85% 以上,能弥补超声对早期微小肿瘤的漏诊,是绝经后卵巢癌筛查的 “必补项目”。
-
普通绝经后女性,每年与超声同步检测 1 次 CA125+HE4;
-
高危人群,每 6 个月检测 1 次,若指标持续升高(如 CA125 从 30U/ml 升至 80U/ml),即使超声未发现肿块,也需进一步做盆腔 MRI 或 PET-CT,排查隐匿性肿瘤。
-
注意事项:单独 CA125 升高(如轻度升高至 50-100U/ml)无需过度恐慌,可能是阴道炎症、便秘等良性因素导致,需结合超声结果综合判断;若 CA125+HE4 均明显升高,或持续升高超过 3 个月,需立即到妇科肿瘤科就诊,进一步排查。
四、乳腺癌筛查:超声 + 钼靶联合,持续至晚年
绝经后女性乳腺组织逐渐从 “致密型” 转为 “脂肪型”,乳腺癌发病风险虽随年龄增长略有下降,但仍需持续筛查(约 20% 的乳腺癌患者为绝经后女性)。以下两类项目是绝经后乳腺癌筛查的 “核心组合”,不能少:
(一)主要项目:乳腺钼靶检查
-
检查意义:绝经后乳腺脂肪增多,钼靶对微小钙化灶的敏感性显著提升(钙化是早期导管原位癌的重要信号),能发现超声无法识别的微小病变,是绝经后乳腺癌筛查的 “可选项目”。与育龄期相比,绝经后女性做钼靶检查,图像更清晰,病变检出率更高。
-
70 岁以上身体状况良好的女性,可每 2 年做 1 次;若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无法耐受检查,可在医生评估后调整,但不建议完全停止(除非预期寿命<5 年)。
-
注意事项:钼靶检查有轻微辐射(单次剂量约 0.1 毫西弗,远低于安全阈值),无需过度担心;检查时需将乳腺夹在压迫板之间,可能有轻微胀痛,绝经后乳腺敏感度下降,不适感会比育龄期减轻。
(二)补充项目:乳腺超声检查
-
检查意义:部分绝经后女性仍有少量腺体组织(尤其是未生育或体型偏瘦者),钼靶对致密区域的病灶显示欠佳,超声能弥补这一不足 —— 通过观察乳腺组织的回声差异,清晰识别肿块边界、血流情况,判断是否为良性(如纤维腺瘤)或恶性(如乳腺癌),与钼靶联合可提高筛查 率。
-
钼靶检查提示乳腺组织仍为致密型,或发现可疑病灶(如边界模糊的肿块),需加做超声进一步评估;
-
有乳腺癌家族史、BRCA 基因突变的高危绝经后女性,每年需做 1 次 “钼靶 + 超声联合筛查”,必要时加做乳腺 MRI(敏感性更高);
-
若触摸到乳房肿块或出现乳头溢液(尤其是血性溢液),无论钼靶结果如何,均需立即做超声检查。
-
注意事项:超声检查无辐射,可反复进行;检查时需告知医生绝经年限、是否有乳腺手术史或家族史,帮助医生更精准判断病灶性质。
五、绝经后筛查的 “特殊注意事项”
-
优先选择 “一站式” 筛查:绝经后妇科筛查可将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的超声检查与乳腺癌的钼靶 / 超声检查安排在同一次体检中,减少往返医院次数,提高便利性(如选择公立医院的 “老年妇科体检套餐”,多包含上述核心项目)。
-
关注 “伴随症状” 的及时检查:除定期筛查外,若出现绝经后阴道异常出血、阴道异常排液(如淘米水样分泌物)、乳房肿块、腹痛等症状,需立即就医,无需等待下次筛查时间,这些症状可能是妇科肿瘤的早期信号,及时检查能大幅提高治疗率。
-
高危人群需 “加密筛查”:有妇科肿瘤家族史(如一级亲属患子宫内膜癌、卵巢癌)、BRCA 基因突变、既往有宫颈病变 / 乳腺病变史的绝经后女性,需在普通筛查频率基础上缩短间隔(如卵巢癌筛查从每年 1 次改为每 6 个月 1 次),并增加针对性项目(如 BRCA 突变者加做乳腺 MRI),具体方案需由妇科或乳腺专科医生制定。
-
重视 “萎缩性阴道炎” 的预处理:绝经后女性因雌激素缺乏,易患萎缩性阴道炎(阴道黏膜变薄、充血),可能影响 TCT 取样质量或导致检查时不适。筛查前若有阴道干涩、瘙痒等症状,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局部雌激素软膏(如结合雌激素乳膏),治疗 1-2 周后再进行筛查,提高检查舒适度与结果 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