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炎症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疾病,涵盖阴道炎、宫颈炎、盆腔炎、外阴炎等多种类型,不同炎症的症状表现、发病部位不同,所需的检查项目也存在差异。若仅凭症状自行判断用药,可能因诊断不准导致病情反复或加重。明确不同妇科炎症对应的检查项目,才能通过精准检测找到病因,制定针对性治疗方案。以下按常见炎症类型,详细科普对症检查项目、检查目的及注意事项。
一、阴道炎:聚焦 “分泌物” 与 “病原体”,明确感染类型
阴道炎是最常见的妇科炎症,主要表现为外阴瘙痒、阴道分泌物异常(颜色、气味、质地改变)、灼热感或性交疼痛,常见类型包括霉菌性阴道炎、滴虫性阴道炎、细菌性阴道病等,需通过以下检查明确感染类型:
1. 白带常规检查(基础必做)
-
检查目的:通过采集阴道分泌物,分析分泌物中的细菌、霉菌、滴虫、线索细胞数量及阴道清洁度,初步判断是否存在炎症及炎症类型。
-
阴道清洁度:分为 Ⅰ-Ⅳ 度,Ⅰ-Ⅱ 度为正常,Ⅲ-Ⅳ 度提示阴道内环境紊乱,存在炎症风险;
-
病原体检测:若霉菌(念珠菌)阳性,提示霉菌性阴道炎;滴虫阳性提示滴虫性阴道炎;线索细胞阳性提示细菌性阴道病;
-
pH 值:正常范围 3.8-4.5,滴虫性阴道炎或细菌性阴道病时 pH 值多>4.5,霉菌性阴道炎 pH 值多正常或轻度升高。
-
注意事项:检查前 48 小时避免性生活、阴道冲洗及阴道用药,以免破坏分泌物环境,影响检测结果;建议在月经干净后 3-7 天检查,此时分泌物干扰少,结果更 。
2. 病原体培养 + 药敏试验(对症进阶)
-
适用情况:白带常规无法明确病原体(如反复阴道炎、用药效果不佳),或怀疑存在特殊病原体感染(如支原体、衣原体、淋球菌)时需做此项检查。
-
检查目的:通过专用培养基培养分泌物中的病原体,明确具体感染菌种,并测试病原体对不同抗生素的敏感性,避免盲目用药导致耐药性。
-
结果解读:若培养出支原体、衣原体或淋球菌,需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如支原体感染对阿奇霉素敏感,则优先使用阿奇霉素治疗);若培养结果为阴性,需进一步排查是否为非感染性炎症(如过敏性阴道炎)。
-
注意事项:取样时需严格无菌操作,避免标本污染;检查前若已使用抗生素,需告知医生,可能需停药 3-7 天后再取样,培养结果。
3. 阴道分泌物 pH 值检测(辅助判断)
-
适用情况:需快速初步判断阴道炎类型时,可单独或结合白带常规进行。
-
检查目的:通过检测阴道分泌物的酸碱度,辅助区分炎症类型 —— 如滴虫性阴道炎、细菌性阴道病常导致 pH 值升高,霉菌性阴道炎 pH 值多正常,为后续检查和治疗提供初步方向。
-
检查特点:操作简单、快速,几分钟即可出结果,常作为门诊初步筛查手段。
二、宫颈炎:兼顾 “宫颈形态” 与 “病原体”,排查感染与病变
宫颈炎分为急性和慢性,急性宫颈炎多表现为白带增多(呈脓性)、外阴瘙痒、下腹坠痛,慢性宫颈炎可能无明显症状或仅表现为白带带血丝,需通过以下检查明确病因及宫颈状态:
1. 妇科内检(直观初步判断)
-
检查目的:医生通过阴道窥器暴露宫颈,直观观察宫颈外观,判断是否存在宫颈充血、水肿、糜烂样改变、脓性分泌物附着等炎症表现,同时查看宫颈是否有息肉、囊肿等异常。
-
结果解读:若宫颈呈鲜红色充血、宫颈口有脓性分泌物溢出,提示急性宫颈炎;若宫颈有糜烂样改变(柱状上皮外移),需结合其他检查区分是生理性改变还是炎症导致的病理性改变。
-
注意事项:检查时需放松身体,避免过度紧张导致不适;未婚无性生活女性需提前告知医生,避免使用阴道窥器,可通过直肠指检间接评估。
2. 宫颈分泌物检查(明确病原体)
-
检查目的:采集宫颈管内的分泌物,检测是否存在淋球菌、衣原体、支原体等病原体感染,这些病原体是急性宫颈炎的常见诱因,也可能导致慢性宫颈炎反复发作。
-
检查方法:常用核酸扩增试验(如 PCR)或免疫层析法,灵敏度和特异性较高,能快速 检测出病原体。
-
结果解读:若淋球菌或衣原体阳性,需及时使用敏感抗生素治疗,且性伴侣需同时检查治疗,避免交叉感染;若病原体阴性,可能为普通细菌感染或非感染性因素(如化学物质刺激)导致的宫颈炎。
3. TCT 检查(排查病变,区分炎症与癌前风险)
-
适用情况:慢性宫颈炎、宫颈糜烂样改变,或需排除宫颈上皮内病变(避免将炎症与早期病变混淆)时必做。
-
检查目的:采集宫颈表面脱落细胞,观察细胞形态,判断是否存在炎症细胞、异常细胞(如癌前病变细胞),既可为宫颈炎诊断提供依据,也能早期排查宫颈癌前风险。
-
结果解读:若报告提示 “炎症反应性细胞改变”,说明宫颈仅存在炎症,无病变风险;若提示 “ASC-US(意义不明的非典型鳞状细胞)” 或其他细胞异常,需结合 HPV 检测进一步排查病变。
-
注意事项:检查前 24 小时避免性生活、阴道冲洗及用药;月经干净后 3-7 天检查 ,此时宫颈细胞状态稳定,取样质量高。
三、盆腔炎:结合 “症状” 与 “影像学”,判断炎症范围与严重程度
盆腔炎是指女性上生殖道及其周围组织的炎症,包括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输卵管卵巢脓肿等,主要表现为下腹部持续性疼痛、发热、白带增多(脓性)、月经异常(如经期延长、经量增多),严重时可能引发不孕,需通过以下检查明确诊断:
1. 妇科双合诊 / 三合诊(初步判断炎症范围)
-
检查目的:医生通过手指触诊(双合诊:阴道 + 腹部触诊;三合诊:阴道 + 直肠 + 腹部触诊),检查子宫、双侧附件(卵巢、输卵管)是否有压痛、增厚或包块,判断炎症是否累及子宫、输卵管或盆腔周围组织。
-
结果解读:若子宫压痛明显,提示子宫内膜炎;若双侧附件区增厚、压痛,或触及条索状肿块,提示输卵管炎;若触及边界不清的包块且压痛明显,可能为输卵管卵巢脓肿。
-
注意事项:急性盆腔炎发作期(疼痛剧烈、发热)检查时可能会有明显不适,需提前告知医生疼痛部位,医生会调整触诊力度;若怀疑脓肿破裂(突发剧烈腹痛),需紧急检查,避免延误治疗。
2. 血常规 + C 反应蛋白(CRP)/ 降钙素原(PCT)(评估炎症严重程度)
-
检查目的:通过抽血检测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CRP 及 PCT 水平,判断体内炎症反应的严重程度 —— 急性盆腔炎时,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常升高,CRP、PCT 也会显著升高,指标越高提示炎症越严重。
-
结果解读:若白细胞计数>10×10⁹/L、中性粒细胞比例>70%,结合临床症状可初步诊断急性盆腔炎;治疗期间复查这些指标,若逐渐下降,说明治疗 ,炎症得到控制。
-
注意事项:无需空腹抽血,可随时检查;若处于慢性盆腔炎缓解期,这些指标可能正常,需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3. 妇科超声检查(排查器质性病变)
-
适用情况:所有盆腔炎患者均建议做,尤其怀疑有输卵管积水、输卵管卵巢脓肿或子宫内膜增厚时。
-
检查目的:通过经腹或经阴道超声,观察子宫、输卵管、卵巢的形态结构,排查是否存在输卵管扩张积水(超声表现为 “腊肠状” 无回声区)、卵巢脓肿(边界不清的混合回声包块)、子宫内膜增厚(提示子宫内膜炎)等器质性改变,明确炎症累及范围。
-
结果解读:若超声发现输卵管积水或卵巢脓肿,提示盆腔炎病情较重,可能需住院治疗或手术干预;若超声无明显异常,但结合症状和体征仍高度怀疑盆腔炎,需进一步通过其他检查确诊。
-
注意事项:经腹超声需提前憋尿,经阴道超声需排空膀胱;检查时配合医生调整体位,图像清晰。
4. 腹腔镜检查(确诊金标准,对症复杂病例)
-
适用情况:症状不典型、超声等检查无法确诊,或怀疑盆腔炎合并其他妇科疾病(如子宫内膜异位症)时,可通过腹腔镜检查明确诊断。
-
检查目的:通过腹腔镜直接观察盆腔内器官(子宫、输卵管、卵巢)的形态,若发现输卵管充血水肿、表面有脓性分泌物,或盆腔内有积液、粘连,即可确诊盆腔炎,同时还能取分泌物进行病原体培养,明确感染源。
-
特点:属于微创检查, 率高,但有一定创伤性,需在麻醉下进行,通常用于疑难或重症病例,不作为常规可选检查。
四、外阴炎:侧重 “外观” 与 “局部检测”,查找刺激或感染原因
外阴炎主要表现为外阴皮肤瘙痒、红肿、疼痛、灼热感,严重时可能出现皮肤破溃或溃疡,常见诱因包括细菌感染、真菌感染、过敏(如卫生巾、内裤材质刺激)、糖尿病等,需通过以下检查明确病因:
1. 外阴视诊 + 触诊(基础检查)
-
检查目的:医生通过肉眼观察外阴皮肤的颜色、形态,查看是否有红肿、皮疹、水疱、破溃、抓痕等异常,同时用手指轻轻触诊外阴,判断是否有压痛、硬结或肿块,初步排查炎症或其他病变(如外阴湿疹、外阴溃疡)。
-
结果解读:若外阴皮肤红肿、有抓痕,伴随白色豆腐渣样分泌物附着,可能为霉菌性外阴炎;若外阴皮肤黏膜充血、有脓性分泌物,可能为细菌性外阴炎;若外阴皮肤出现边界清晰的红斑、水疱,可能与过敏或病毒感染(如生殖器疱疹)有关。
2. 白带常规检查(排查阴道炎症蔓延)
-
适用情况:外阴炎常与阴道炎同时存在(阴道分泌物刺激外阴引发炎症),因此需同步检查白带常规,排查是否存在阴道感染。
-
检查目的:若白带常规提示霉菌性阴道炎、滴虫性阴道炎,说明外阴炎可能是阴道分泌物刺激导致,需同时治疗阴道炎,才能彻底缓解外阴炎症状。
3. 血糖检测(排查糖尿病诱因)
-
适用情况:反复外阴炎、治疗效果不佳,或外阴皮肤破溃长期不愈合时,需排查是否存在糖尿病(血糖升高会导致外阴皮肤抵抗力下降,易引发感染)。
-
检查目的:通过空腹血糖或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判断血糖水平,若血糖升高,需在控制血糖的基础上治疗外阴炎,否则炎症易反复发作。
-
注意事项:空腹血糖检测需空腹 8-12 小时,建议清晨抽血检查;糖化血红蛋白可反映近 2-3 个月血糖水平,无需空腹。
妇科炎症检查的通用注意事项
-
检查时机选择:除急性炎症(如突发剧烈腹痛、发热)需立即检查外,常规炎症检查建议在月经干净后 3-7 天进行,此时生殖系统处于相对清洁状态,检查结果更 ,且能避免经期感染风险。
-
提前告知病史:检查前需告知医生症状出现时间、频率、既往病史(如糖尿病、过敏史)、用药情况(如是否使用过抗生素、激素类药物),便于医生针对性选择检查项目。
-
避免干扰因素:检查前 1-2 天避免性生活、外阴冲洗、使用外阴药膏或栓剂,以免影响局部皮肤或分泌物状态,导致检测结果不 ;穿宽松、易穿脱的衣物,方便检查操作。
总之,妇科炎症的检查需 “对症选择”,不同炎症类型对应的核心检查项目不同,既需通过基础检查初步判断,也需结合进阶检查明确病因和严重程度。若出现妇科炎症相关症状,建议及时到正规医院妇科就诊,由医生根据具体情况制定检查方案,避免自行用药或拖延,炎症得到及时、规范治疗,减少对生殖健康的影响。